
首先,孩子需要学习语言,这就是语言教育
当一个婴儿出生时,最迫切需要学习的是语言。生完孩子不久,父母一抱孩子就和他说话,其实是教他语言。学习母语对普通孩子来说没问题。
正常的孩子,不到6岁,可以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况。孩子除了母语,还要学习一门外语,国际语言——英语是首选。精通英语可以开阔眼界,提高成就上限。
学习英语显然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紧迫!为什么急?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,越早学习,学习效果越好。晚学不仅难,而且难学好。还有,对于幼儿来说,同时学习多种语言不会互相干扰。对孩子来说,每一种语言都是外来语。另外,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学习一门语言是一种游戏,而不是一堂课。
第二,孩子需要了解生活环境,这是知识教育
孩子对所有能接触到的人、事、现象都很好奇。最早,孩子分辨环境就够了:这个人是妈妈,这个人是爸爸,那个人是叔叔,那个人是阿姨;这是桌面,这是椅子,那是床。这是一辆车,这是一列火车,那是一架飞机,那是一艘船,孩子们渐渐长大了,对环境的认识也增加了:妈妈陪我的时间最长,爸爸只在晚上出现;叔叔阿姨多,但看到+孩子好奇心迅速膨胀的情况并不常见。有的孩子还不知道家,不知道学校,不知道他的国家,他就知道地球,知道宇宙;孩子也会对过去和未来充满好奇;对森林里的鳄鱼和蟒蛇好奇,对只有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细菌和原子好奇。
孩子很小的时候,就已经觉得环境可以利用了;哭的时候大人会着急,所以知道哭可以给他带来方便;火是热的,最好离它远一点,但是如果你把它控制在炉子里,你就可以做饭烧水;你可以开车去公园,所以你不必步行。这是孩子对使用环境的最初概念。孩子对环境了解越多,就越想控制和利用环境。这就是科学发明的起源。孩子对环境的观察和了解是片面的、肤浅的,深入的了解要靠阅读。孩子越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,就越自信。有计划、有选择地帮助孩子观察和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,鼓励孩子阅读。孩子会自信地进入成人世界。
第三,孩子需要发展想象的世界,这是创造性的教育
孩子们整天玩玩具。他不觉得孤独。为什么?因为他认为玩具是活的,他认为玩具是他的朋友。和他一样,玩具饿了,渴了,哭了,笑了。孩子读童话或者听大人讲故事,很快就融入到情节中,故事里的人就是他自己或者他的好朋友。童话不是幻想,是儿童的真实故事。幻想是孩子的世界。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现实。孩子从幻想游戏中学习语言,了解环境,学会做人做事。
幻想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。
孩子的幻想是人类的梦想。幻想是创造和发明的开始。迟钝的孩子幻想世界狭隘。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励。为什么有些成年人会觉得单调乏味?很简单,他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狭窄了——因为他听童话、读童话的次数少,他缩小了自己的想象世界。长大后自然就没那么有创造力了,让人觉得他单调乏味。显然,多读童话可以丰富孩子的幻想世界,增强他们的能力。
第四,孩子需要学会做事。这是角色教育
如何与自己、他人、环境相处,这才是做人。事情应该怎么进行,这样才容易达到目的,也就是做事。懂得做人做事,他快乐,别人快乐;相反,他不能做人,不能做事。他难过,别人也难过。和自己相处很难吗?当然,很多成年人年纪大了也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相处;你不仅讨厌他,也不喜欢自己。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,说明他和自己相处不好。和别人相处很不容易。行动,少谈别人,多想想自己,在成人世界随处可见。
这种人可能不讨厌自己,但别人肯定讨厌他。和环境相处不好。因为如果环境投诉,它不会马上反应过来,也不会马上给你面子。
当你发现环境不如意的时候,你几乎没有时间去后悔。随意扔垃圾袋,随意砍树,不节水,不省电,不节约纸张……这些都是对环境不利的。人在一起,玩游戏或者工作,难免会有冲突。什么时候坚持自己的观点,什么时候让步,怎么让步,让步多少,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。如果一件事纯粹是为了一个人,那还不如努力。无视他人。但是说到别人,你就要考虑他们怎么想怎么说了。这些都是人很难做事的地方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做人做事的问题会越来越困扰孩子。父母应该帮助孩子,教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。
第五,孩子需要懂得生活。这是职业教育
孩子想长大,最终成为能独立生活的成年人。所以,更多地了解童年不同的生活,不是哲学上的考虑,而是现实的需要。“我长大了会做什么?”这个问题不困扰孩子。孩子通过看电视卡交流和电视剧,讲故事,看连环画来认识生活。故事中的主角(英雄或美丽的公主)是孩子认同并想模仿的第一个对象,主角的冒险和神奇遭遇是孩子想体验的第一次生命。
孩子上学,课本上的大人物,大科学家,大将军,大艺术家,大政治家,都是他们想模仿的另一个对象。
当一个孩子渴望有限的目标时,挫折将超过鼓励。很明显,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:人生路千万条,条条大路通。路上有很多感动和感动的事;这就是所谓的“状元”的意思。尊重别人的选择,为自己的方向而奋斗。只有对生活有广泛认识的人才有这样的胸怀。
第六,孩子需要培养智慧,这是思想教育
有人积累了很多经验,却无法从中吸取教训;有些人读了很多书,但他不能从中学到经验。有的人从四面八方得到消息,他却无法分析判断;有些现象呈现给他,他却看不到其中的含义。对于这样的人,我们说他缺乏智慧。什么是智慧?智慧,简而言之,就是创造新事物、新观念的能力。他不仅能比别人更快地从现象、新闻、知识和经验中读出不同的含义,还能开发新技术、新发明、新作品和新思想。
创造力是智慧的表现。许多人认为智慧是一种天赋。
是的,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创造力,被认为是明智的。然而,智慧大多是通过训练获得的。和语言能力一样,培养孩子的智慧不仅要从小开始,而且要从小开始:指导孩子如何观察事物;当你有不同于别人的发现、观点和做法时,鼓励他去表达、去创造;进一步训练他批判别人和自己的观点,推翻别人和自己的做法,然后引导他尝试发展新的观点和新的做法。培养孩子的智慧,当然是从小到大,由易到难:鼓励孩子发现小发明小经验。成绩绝对是孩子继续努力的动力。
第七,孩子需要培养幽默感,这是气质教育
搞笑往往被认为是幽默。会说调皮话,会说笑话,会说讽刺话的人,往往被认为是有幽默感的人。虽然这些和幽默感有关。但还是不能正确解释什么是幽默感。
什么是幽默感?幽默感是恢复内心平静的能力;幽默对一个人的影响,很像春天对汽车和飞机的影响。汽车有弹簧装置才能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,上下震动不会太剧烈。飞机只有有弹簧装置,才能平稳降落,不被折断。幽默感是自己和他人的润滑剂。当你对某件事感到沮丧或狂热时,幽默感会让你的心情平静下来,回到平时的平静。
与有幽默感的人相处,充满智慧是你最直接的感受。他的智慧是微风,不是微风,是清泉,不是强洒;他的智慧不会让你太难过太悲观,也不会让你太激动太乐观。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,是一个人一生的最高境界。如何培养这种气质?就像培养智慧一样,可以从训练中获得。从小训练,从小事情训练,从小地方训练;多读书,多观察,多思考是训练的内容。幽默感是一种生活态度,所以必须从小培养。认真紧张的孩子长大后也是认真紧张的。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个人气质形成后,很难改变。从小事情到小地方的训练,目的是把幽默感转化为孩子的生活习惯,内化为孩子的气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