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中如何提高孩子独立思考

2020-08-27 10:17 来源网络
    

如何提高孩子独立思考


    

当你要求孩子“听话”,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。当听话成了对孩子的最高表扬的时候,其实是非常不好的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


    

壹丨关于“听话”的反思


    

当我们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“听话”的时候,我们“彰显”的其实是高高在上的“权威”,希望获得的是孩子无条件的服从。


    

许多父母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: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,就是最省心的。他们习惯不停地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,用经验教训给孩子指明"捷径"。


    

但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,孩子需要自己思考,尝试和探索之后才能适应社会生活,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。经验丰富的父母固然可以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,但要知道父母不可能一生和他们相伴。


    

为什么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,长大了会出现心理问题,原因就是,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、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。


    

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,丧失了坚定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,失去了表达自我的声音,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,永远处在被动接受他人安排的位置。


    

他们从“听话”的宝宝长成“听话”的少年,再到“听话”的成人,一如既往是妈妈的孩子,按照父母的预期行走,却从来没有真正问过自己:“这些是我想要的生活吗?”——对孩子的成长来说,最好的路其实是他自己参与选择的路,而不是那条别人告诉他该走的路。


    

贰丨孩子需要的不是盲从,是独立思考


    

估计很多人会说,孩子不听话,太放纵了,变成熊孩子怎么办?听话不等于讲理,允许孩子不听话,也不意味着不给孩子立规矩。


    

当孩子犯错时,我们不是用“听话”两个字要他无条件服从地翻篇过去,而是从孩子角度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为是错误的。


    

比如,与其说“不能抢别人的玩具,要听话”,不如这么说:


    

1、阐明事实:这是别人的玩具,你不能抢。


    

2、强调影响:你抢了别人的玩具,这会让他很不开心。


    

3、提供正确的做法:“如果你想和他一起玩,你可以和他商量,询问他的意见,也许他会同意的。如果你直接抢了,会让他不开心,他就更不喜欢和你玩了”。


    

4、重申规则:“别人的玩具,我们想要玩,一定要经过他的同意,要尊重别人的想法。你也不喜欢别人抢你的玩具,是不是?”


    

很多家长教育了孩子要“听话”,但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是错的,也没有及时给予孩子解决方案。


    

于是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,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,就会出现“屡教不改”。


    

反之,我们引导让孩子自发地明白对错,可能最后的结果,这一次孩子还是因为想玩玩具,不愿意轻易放弃和别人的争夺。


    

但是这个过程其实却是触发了孩子去思考,自己最初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,以及可以如何优化处理得更好。


    

比起孩子因为强制性的“听话”,最后在内心却一直疑惑,“凭什么我不能玩别人的玩具”,要好很多。


    

那我们和孩子重申了原则、做尽了沟通,孩子还是不听话怎么办呢?


    

我想,关键是我们在引导孩子去明白这些是与非、事与理的时候,是真的在向孩子示范多元化的、开放式的解决问题和人际沟通的方式,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告诉孩子:“你听话就对了”。


    

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明白事理,和“听话”相反,我们更希望他们可以独立思考,并且具备辩证分析、为自己做决定的思维方式。


    

哪怕这个选择不是我们理想中最完美的样子,但最起码是他发自内心做出的、愿意为自己负责的决定。毕竟终有一天,他们需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,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盘。


    

蔡康永说:“父母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?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,让他变成他自己,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。”


    

让孩子自发地明白对错,具有独立思考能力,懂得如何做选择,这样的孩子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“听话”的孩子,但从长远来看,这对于孩子是最有益的。

   本文有歪歪兔早教小编整理,歪歪兔聚焦于0-12岁儿童关键期教育产品研发与销售。产品所塑造的歪歪兔形象以积极、健康、乐观、活泼的性格特征为千万用户熟知。



  按照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规律,专注0-12岁儿童成长型教育产品研发,致力于帮助中国新一代父母培养高情商智慧宝宝,让父母读懂孩子,让孩子成就自己。

-幼儿早教与智力开发有啥关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