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早教:孩子六岁前需要养成的好行为有哪些

2020-08-13 10:46 来源网络
    

孩子六岁前需要养成的好行为有哪些


    

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我们在宠爱孩子时也主要注意家庭教育。那么问题来了,孩子六岁前需要养成的好行为有哪些?一起来看看吧。


    

我一直认为,孩子在入学前可以不上兴趣班、英语班,这些东西上学后有近20年的时间去学习。但是在入学前,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一些好的习惯、规矩,这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课题。


    

一个好的习惯,会改变孩子一辈子的做事方式,让孩子受益无穷。但是习惯的养成,需要爸妈树立良好的榜样。给孩子定的规矩,首先自己能够遵守。你不让孩子玩手机,你天天抱着手机玩王者荣耀,这就不合适了。


    

宝宝上学前养成这5个好习惯,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


    

1、生活的基本常识


    

宝宝入学前就应该知道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,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;红灯停,绿灯行;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;如何应对陌生人;如何应对火灾或者地震等


    

2、责任感


    

很多孩子一旦闯祸后,都会说不是我干的,一句话把责任推给别人。这个问题,我们家长必须重视,必须让孩子敢于认错,道歉,知道做错事就要付出相应的的代价。


    

3、尊重人


    

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平等的重要,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。让孩子知道只有你尊重别人,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。让孩子知道尊重不仅仅是见面问好,尊重别人还是不乱丢垃圾,不影响别人。


    

4、懂礼貌,守规矩


    

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尊老爱幼,孝敬师长,以及在公众场合遵守规章秩序的重要性。


    

5、爱分享


    

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食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,这样大家都快乐。我们可以让宝宝从和别人交换玩具开始,让孩子明白这样自己可以玩到自己没有的玩具。


    

这些规矩的建立,需要父母能够以身作则,才能让孩子有模仿的对象。


    

我们应该如何给孩子制定一个规矩呢


    

1、规矩要和年龄相符


    

我们在给2岁女儿制定的规矩是,自己玩完积木后要自己收拾好;吃饭前一定要先洗手等这样是2岁孩子可以完成的。如果这个规矩制定给一个5岁的孩子,基本意义就不大了。


    

2、以身作则


    

自己制定的规矩,打掉牙也要坚持。有一天我女儿看电视,上面有个人正在抽烟,女儿问爸爸:“我是不是也可以抽烟。”老公说:“不可以,抽烟有害健康。”后来老公抽烟,女儿说爸爸是坏人。老公一气之下就把戒烟了。


    

3、循序渐进


    

规矩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不能一蹴而就。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,从简单的规矩开始,慢慢增加新的内容。慢慢就会发现,孩子真的变了很多。


    

4、始终如一


    

让孩子知道规矩和秩序的重要性,且规矩一旦建立,就是不可破坏的。破坏后,妈妈会给一些小的惩罚。


    

培养习惯和规矩的时候,妈妈应该怎么做?


    

1、明确原则


    

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应该遵守什么,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。是的,可能孩子一开始并不理解这些规则建立的原因,但是时间的潜移默化,孩子会慢慢理解并遵守的。


    

2、做约定


    

很多规矩,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和宝宝沟通好。比如我们可以提前和宝宝说,每天只能看半小时动画片,那么从这个规矩建立后,妈妈就要每天都坚持,不能因为家人来了亲友,没时间照顾孩子,就甩给孩子一个手机。


    

3、多重复


    

孩子在规矩的初期,往往会由于贪玩,忘记规矩,这时候我们就要不断提醒。


    

4、坚持


    

当孩子表示反抗和抵触的情绪时,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有这种情绪。但是我们可以再次和孩子明确不遵守规矩的后果,我女儿就会乖乖遵守了。


    

5、讲道理


    

孩子不遵守规矩怎么办?妈妈和爸爸不能上来就是指责、谩骂、更不能殴打,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孩子。我在给孩子讲怎么过马路和红绿灯的时候,我就用她最喜欢动画情节,说绿灯的时候,你会有魔法,所有的车都害怕你,都会停下来等你,这时候要在魔法用完之前快速通过;当红灯亮起的时候,你的魔法就用完了,所以要等一段时间积攒魔法能力。


    

后来每次过马路的时候,女儿总是拉着我的手说:“妈妈,现在是绿灯。你得快点,我的魔法不多了”

   本文有歪歪兔早教小编整理,歪歪兔聚焦于0-12岁儿童关键期教育产品研发与销售。产品所塑造的歪歪兔形象以积极、健康、乐观、活泼的性格特征为千万用户熟知。



  按照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规律,专注0-12岁儿童成长型教育产品研发,致力于帮助中国新一代父母培养高情商智慧宝宝,让父母读懂孩子,让孩子成就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