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早教_不是宝宝不听话,是你这个当妈的不会说话

2020-08-12 13:49 来源网络
    

不是宝宝不听话,是你这个当妈的不会说话


    

一位小学特级教师回忆说,当年自己第一次进班的时候,带一年级的手工课,教小朋友叠小红花。一向认真细致的她做足了准备工作,叠小红花的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,胸有成竹地带着材料和春风般的笑容开始上课。


    

结果没想到,那节课可把她给累坏了。


    

满教室跑前跑后,全是举起来的小手——都没听懂。


    

多年以后,已经成为业界大咖的她仍然记得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,当年的她想的很明白,说的很清楚,做的很周到,但是七八岁的小朋友却一点儿都没听懂。


    

从那以后,每当备课的时候,她总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年级的小朋友,去听,去想,去理解。


    

另一位幼儿园特级教师当下表示“于我心有戚戚焉”。


    

终身从事学前教育的她,举手投足间透出温婉娴雅的气质。


    

有一天她和朋友聊天,说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喜欢吃太阳蛋。


    

朋友问,太阳蛋是怎么做的呢?


    

她一边说,一边缓慢优雅地示范:


    

“平底锅刷好油,磕一个鸡蛋,磕一个鸡蛋,磕一个鸡蛋……”


    

朋友立马说:


    

打住!你说“磕一个鸡蛋”就可以了,干嘛还要“磕一个鸡蛋,磕一个鸡蛋,磕一个鸡蛋……”


    

她一下子就乐了。


    

因为她平时就是这么教幼儿园的小朋友呀!


    

只有用这样重复明确的语言和动作示范,小朋友才会理解。


    

而朋友刚好是高中教师,多年任教下来,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磕鸡蛋的动作,还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。


    

这几位教育界专家的聊天,让我醍醐灌顶。


    

他们几十年的教育经验让我意识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:


    

不同年龄特征的孩子,对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。


    

这个道理我们都懂,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?


    

“宝贝,把你的玩具整理起来吧!”


    

——1岁的娃一脸懵逼。


    

“宝贝,自己穿裤子好不好?”


    

——2岁的娃一脸懵逼。


    

“宝贝,用筷子吃饭吧!”


    

——3岁的娃一脸懵逼。


    

……


    

如果你对这些场景还没有感觉的话,不妨试想一下下面这个场景:


    

“妈妈,给我做个松鼠桂鱼吧!”


    

——你一脸懵逼。


    

你会去怎么做?


    

我猜,你有三个选择:


    

第一,拒绝他。


    

第二,寻求外援——叫外卖or下馆子。


    

第三,上网查询具体操作步骤。


    

要准备:桂鱼、干淀粉、番茄酱、鲜汤、糖、香醋、酒、盐、蒜瓣末、笋丁、香菇、豌豆、猪油、虾仁、麻油。


    

第一步:将桂鱼去鳞及鳃,剖腹去内脏洗净沥干。


    

第二步:各种配料洗净备用。


    

第三步:一手用抹布按住鱼身,把鱼头切下。


    

第四步:一手按住鱼身,用快刀把鱼肉贴着骨头片开,注意尾巴这里不要断开,翻面再片开另一片鱼肉,然后把鱼肚子这里带刺的肉给片掉。


    

……


    

不能再说了,口水已经流一地了。


    

所以,当你说:“宝贝,把你的玩具整理起来吧!”


    

孩子会怎么做?


    

第一,拒绝你——“不要!”


    

第二,寻求外援——“妈妈帮忙!”


    

第三,你可以告诉他具体的操作步骤。


    

有人会问,整理玩具、提裤子、使用筷子,这不是已经说得够具体了么?


    

不不不,具体是什么?


    

本山大叔早就告诉过我们啊!!!


    

“把大象装冰箱,总共分三步:


    

第一,把冰箱门打开;


    

第二,把大象装进去;


    

第三,把冰箱门关上。”


    

What?!


    

我已经想象到你内心的一万匹神兽呼啸而过了。


    

来来来,followme!


    

我的小豌豆现在两岁。


    

我教他整理玩具的时候,是这么说的:


    

第一,请小豌豆把红色的小汽车拿过来;


    

第二,请小豌豆把小汽车放在玩具箱里;


    

第三,请小豌豆把盖子盖上。


    

哇!妈妈看到小豌豆整理了玩具耶!


    

我教他提裤子的时候,是这么说的:


    

第一,请小豌豆两只手一起抓着两边的裤腰(边说边把他的双手放在位置上);


    

第二,请小豌豆两个手使劲往上提,把裤子提到小肚子的地方;


    

第三,(发现前面提上了,小屁股还露在外面)请小豌豆用双手抓着屁股后面的裤子上,使劲,提!


    

哇!妈妈看到小豌豆自己把裤子提起来了!


    

看,其实挺容易的呢!


    

但其实也挺难,难的是意识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。


    

著名儿童行为研究学者、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阿诺德·格塞尔博士认为:心智和身体是不可割裂的,孩子的头脑发育和身体发育是密不可分的。


    

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,是因为我们重复做了几千上万遍,而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。所以我们会“想当然”地认为,“就是这样啊!”“提裤子”还要教吗?但孩子却无法理解“提裤子”的真正含义,只好报以置之不理。


    

但孩子置之不理的内心里,都有一个声音在呼唤:妈妈,请你帮我自己做。


    

其实,孩子其实非常愿意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,对他们来说,在独立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。但“自己的事情”“怎么做”?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掌握各种生存技能,这就需要父母提供一把助力“授人以渔”,帮助孩子学会“自己做”。


    

喏,有没有恍然大悟呢?


    

原来教孩子做事情,居然这么简单。


    

帮孩子自己做,帮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
    

我们从学会好好说话开始,一起走,慢慢走。


    

P.S.说一点题外话,其实好好说话,不仅仅适用于面对孩子,也适用于面对其他家人哦!


    

举个例子:


    

我婆婆离家两年,十分想念从小带大的外孙女。为了一解她的相思之苦,我和老公决定教她使用微信视频聊天。


    

在小豌豆睡着之后,我在奋笔写稿,老公自告奋勇教婆婆学习视频聊天。


    

没过一会儿,就听见婆婆说:“我不要你教,你说的我听不懂,我等莞尔忙完了教我。”


    

老公有点儿沮丧地跟我说:“我说得挺明白啊,打开对话框,点击加号,视频聊天,够清楚了,妈怎么就听不懂啊!”


    

我一听就笑了,对于手机一族来说,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几次点击。但是对于从未用过智能手机,识字水平有限的婆婆来说,这样的教学简直跟听天书一样。


    

我跟婆婆说,要想视频聊天,首先有这几个步骤:


    

第一,看到最底下这个绿色的小方块了么?(我把手机页面设置成正下方只有微信一个图标,避免她混淆)用手指头点一下它。


    

第二,看到这个小雪人的图片了吗?这就是大姑子的微信号,你点一下小雪人。


    

第三,点进去之后,你会看到右下角有一个小加号,就是这个,点一下。


    

第四,看到有一个摄像机的图标,再点一下摄像机,摄像机就代表着视频聊天。


    

第五,会出来两个横条,上面的那个就是视频聊天,点一下它。


    

第六,你就等她接通,就可以聊天啦。


    

“我们再回顾一遍,我一边说,你一边做。


    

绿色小方块——小雪人——小加号——摄像机——视频聊天——等对方接通。”


    

经过三遍反复演示,婆婆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新技能。


    

教学效果简直太显著了!怎么说呢?


    

现在,婆婆已经成为手机达人。


    

请叫我中国好媳妇[得意脸]

   本文有歪歪兔早教小编整理,歪歪兔聚焦于0-12岁儿童关键期教育产品研发与销售。产品所塑造的歪歪兔形象以积极、健康、乐观、活泼的性格特征为千万用户熟知。



  按照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规律,专注0-12岁儿童成长型教育产品研发,致力于帮助中国新一代父母培养高情商智慧宝宝,让父母读懂孩子,让孩子成就自己。